首页 期货 > 正文

全民公费医疗是否可行?

今年初以来爆发的新冠疫情,被高层视为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,而最直接的考验对象,则是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——狭义的公共卫生是指疾病预防控制,广义的公共卫生则牵涉整个医疗体系。

疫情防控期间,从最初的舆论追问到之后的反思、建言,围绕疫情之后中国的公卫/医卫体系变革,意见纷纭:有批评“医改的十年是公共卫生倒退的十年”,有主张CDC(疾控中心)行政化,有建议全民免费医疗、加大力度建设公立三级医院和疾控实验室……而趁着“新基建”的浪潮,医卫体系硬件建设的新一轮热潮已呼之欲出。

中国的医卫体系究竟有哪些需要反思、补课的短板?疫后中国的医卫体系究竟该如何变革?经济观察报就此专访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专家、上海创奇健康研究院创始人、执行理事长蔡江南。

蔡江南1997年获美国布兰戴斯大学社会政策博士,之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卫生部工作过13年,参与过该州医改方案的设计。2003年SARS之后,他有机会被邀请回国做一些交流。2006年,蔡江南回国,先任职于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系,并参与2009年中国医改复旦方案的起草;后加盟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,担任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。2019年,他创立大健康行业智库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。

在蔡江南看来,医改在过去十年的重点投入领域为医院和医保,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相对不足;但2019年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比重已达到6.6%,考虑到中国的发展阶段,这一支出水准“不高也不算低”,因此中国“更大的问题是,怎么把这个钱用得更有效率、更有价值”。而相较于医疗卫生的硬件投入,中国更应该重视软件、重视对人的投入和收入补偿。

此外,蔡江南认为,中国没必要层层设立疾控中心——中央和省级需要设立CDC,再往下,可以在卫生行政部门内设立相应的疾控职能部门;在更基层,疾控职责可以融合进医疗机构。

标签: 公费医疗改革

精彩推送